“滚滚长江东逝水,浪花淘尽英雄。”
这首歌曲意味着《三国演义》开始播放;
同时,也开启了朱之文的明星人生。
除了嗓音以外,朱之文的成名也离不开那件总被他穿在身上的大衣。
朱之文这个名字可能有人不知道,而”大衣哥”总归更加响亮一些。
但他能获得成功,也少不了恩师于文华、金铁霖的指引和教导。
尤其是于文华,她以欣赏的眼光,发现了朱之文这匹千里马。
重点是,她的身世与徒弟的还很相似;
可二人成功的起因,却大相径庭。
初生
1969年,朱之文出生的时候,其实于文华才4岁。
于文华出生在河北唐山玉田县的一个普通农村里。
于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,又因为家里人多,家境并不好。
于父运气很好,最晚出生,排行老么,所以才有机会娶了媳妇。
而于文华的母亲嫁过来时,也才十六岁,后来接连生了6个孩子。
于文华运气不太好,虽然也是最晚出生,但家里实在无法给予她优厚的生活。
而她大伯终身未娶,一直与她们一家人住在一起,也一直为这个家操心做主。
于文华的母亲只管干活、生孩子,掌控经济大权则是想都不用想的事情。
或许于母每天想的,就是该缝什么样的衣服,做什么样的菜,地里的活该怎么干……
后来,于文华显露出了体育、文艺方面的特长,没文化的母亲则又多了个任务。
因为于文华被学校纳入了特长班去打篮球,每天早上都要起来训练。
所以为了及时喊醒小女儿,母亲便趴着入睡,并把胳膊放在脸下边。
这种方式直接导致母亲睡眠极浅,有点动静就能被惊醒。
但也能让她及时叫醒女儿,所以她觉得值得。
初中
上了初中,于文华依旧是体育生。
那时特别流行运动服,而且训练也需要。
老师规定的是蓝色腈纶运动裤,恰巧是于文华喜欢的款式。
这也是一个正当而合理的借口,所以于文华那天格外开心。
中午放学后,于文华冲回家告诉母亲这个消息。
家里只有母亲一人,她正坐在小饭桌旁吃饭。
听了需要买运动裤的消息后,母亲毫无反应。
她没有看小女儿,也什么话都没说。
她接着扒了两口饭,便把筷子放下了。
随后也没有任何回应,呆呆地看向屋子角落。
于文华不知道母亲在看什么,也不知道她在想什么。
但是于文华明白了一件事:家里没有钱给她买裤子。
本来对于买裤子一事很兴奋的于文华,像是被泼了一盆冷水。
她瞬间冷静下来,吃完饭之后,就该去哪玩去哪玩。
可到了下午该上学的时候,事情发生了转机。
于家的邻居是铁匠,在村子里算是收入比较多一点的人家。
于文华出门后,便看到了站在邻居家门口的母亲。
她对此感到很疑惑,不明白母亲在干什么。
但母亲往她手里塞了一把钱之后,她恍然大悟。
她也没多想,当下就揣着钱先跑去买裤子。
到了供销社,选好了裤子,于文华才展开了手掌。
五毛、两毛、一毛、钢镚……于文华数完才发现钱不够。
皱皱巴巴的钱显得愈发可怜,售货员的微笑也逐渐消失。
初懂
在这种情况下,于文华并没有如想象般觉得自己可怜;
她只是突然想到了母亲借钱的过程,该有多么辛酸。
所以她没有抱怨,不觉得尴尬,更没有哭。
钱不够,于文华就用那些钱买了一条肉色带暗花的紧腿秋裤。
当她初中毕业,去往石家庄艺校,再到踏入中央音乐学院的大门;
于文华行李里一定会有的东西,便是这条秋裤。
但后来由于搬家次数太多,这条秋裤还是离她而去了。
这也成为了于文华一个永久的遗憾。
但是,买秋裤这件事所教会她的道理,却永远都丢不掉。
于文华常说,没有这次经历以及亲身体验,可能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功。
但我觉得,即使没有这条秋裤,母亲的爱也总会让她走向成功之路。
为什么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?就是因为苦难会让人迅速成长。
从买不起运动裤的那一刻起,其他人的嘲笑和歧视,便再也伤害不了于文华。
那条秋裤竟化为了铠甲,让她拥有了抵抗外界评价的能力,瞬间成熟、坚强了起来。
当于文华唱着《纤夫的爱》爆红时,当她在1999年就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时;
当她与捧红她的丈夫离婚时,当她在婚姻、感情方面受到争议时;
很少有人会知道,她走过这些日子的动力,起因可追溯到一条秋裤身上。
其实秋裤也就是母爱的化身,所以于文华才会唱那么多倾诉家常风的歌曲。
—END—
或许在于文华看来,《纤夫的爱》只是歌手与听众的狂欢;
但在《想起老妈妈》、《单亲妈妈》、《不要惦记家》里;
却静悄悄地装载着满满的母亲和女儿相互传递的真情实意。
注:原创作品,创作很难!请勿抄袭、洗稿!一切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36小时内联必删,谢谢!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娱乐阵线盟 » 朱之文的成名离不开大衣,其恩师能走向成功,靠的是一条秋裤?